第三十一章 《音级集合理论》!-《旧日音乐家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这一下.

    不管是第0史还是旧工业世界,不管是所谓巴洛克风格还是中古风格、古典主义还是浪漫主义.只要是不超过后浪漫主义范畴的作品,全部溶解。

    申克分析法,高深的知识形成了震慑。

    非常不可思议,但不够。

    不够用力地改变这些病态的拉长蠕动的影子。

    它们直接啃噬掉了那些作品,迫使范宁必须谈论它们想要听的音乐!

    “噼啪——”“噼啪——”

    走廊外的台柱和墙体纷纷开裂,只剩几片单薄到可怜的“窗户”分出了内外边界,而放眼望去,恐怕有数以亿计的扭曲拉伸的黑影,从外面挤兑过来,死死地贴在窗户上滑动,死死地盯住了里面发生的一切!

    那种惨绿色的调子,那股骇异复杂的芬芳味道,也愈发地弥漫在了“阶梯教室”里。

    范宁却是嘴角露出了莫名的笑容。

    他不疾不徐,仍然似在回味、回忆。

    “刚说到的申克这个人呢,第0史的1868年出生,1935年去世,倒是和某个‘听众’曾经的生卒年份有一些重迭,不过,他艰苦探索了很长一段时间,直到将死的最后一年,《Der freie Satz》‘自由句法’一作出版,这套分析方法才形成较完备的形态.”

    “所以某位死得早的危险份子不太懂这个,可以理解,应该理解。”

    范宁又颇为可惜地叹了口气:“但申克留下的这套理论,在欧洲有段相当长的时间未得到承认,即便在美国有过一些音院将其引入教学、有一些学者注意到了其先见性,也很不系统,很不主流。”

    “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,申克本人生前研究的对象,全是18-19世纪的‘新月’和‘掌炬者’们的作品,像巴赫、海顿、莫扎特、贝多芬、舒伯特、肖邦、李斯特、瓦格纳诸如此类。”

    范宁说到这还不忘意有所指地回头看了一眼。

    那讲台上的三大摞谱例已经溶解殆尽了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