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次日上午,水帘洞大院。 当看见江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的策划书后,宁皓不由一脸诧异。 “怎么好好的想起拍纪录片了?” “纪录片怎么了?” 江哲闻言当即振振有词道: “反正都是电影,正好是咱们的业务范围!” 虽然江哲也不明白这个纪录片有什么好拍的。 但是他坚信“系统出品,必属精品”。 毕竟是个乙级瓜,总不会给他爆出一个废品吧? 再说了,做一部纪录片也花不了多少,试试也无妨。 只是宁皓闻言顿时欲言又止。 那什么,当初他在导演系读书的时候还真没拿纪录片当电影。 当然,也不只是他一個人有这毛病。 实际上三大院校科班出身的导演,都不怎么看得上纪录片。 认为那就是粗苯的苦力活,完成称不上电影的艺术。 有些人导演系学生毕业之后甚至宁愿当广告导演,也不考虑去拍纪录片。 不过江哲都这么说了,宁皓也就随他去了。 毕竟他们这些人加在一起都没江哲会赚钱,就不自讨没趣了。 而在放下成见之后,宁皓随手翻了翻《舌尖》的内容反而来了兴趣。 尤其是里面的某些文案,当宁皓读来都觉得唇齿留香。 比如: 【这是盐的味道,山的味道,风的味道,阳光的味道,也是时间的味道,人情的味道。】 【家常美味,也是人生百味。】 【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,食物的离合,也在调动人类的聚散,西方人称作“命运”,中国人叫它“缘分”。】 诸如此类的描述,无一不是在触动人心。 即便这部纪录片目前还是文字叙述,但从江哲的描述中却已经可以看出一些东西。 怎么说呢,就很接地气。 与央视之前出品的那些高水准纪录片《大国崛起》《故宫》之类相比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有些另辟蹊径的意思,因为它完全脱离了宏大叙事的模式,讲的就是美食,把镜头对准了普通人的生活。 看似是讲华夏美食,实则是在讲述食材跟人之间的故事。带着观众在红尘百态之中,回味人间烟火气。 几个故事看似散乱,但是无一不体现“民以食为天”的淳朴价值观。 看着看着,宁皓都不禁有些心痒了。 但犹豫了片刻之后,他还是明智的放弃了这个想法。 毕竟这部纪录片拍起来可没电影那么轻松,那是真的要全国各地到处跑的。 有这功夫,他还不如憋在家里多想几个剧本来的实在。 不过他不执导并不代表不插手,于是当即好奇道: “导演确定了吗?” “没呢,要不你以为我干嘛叫你过来?” 宁皓闻言顿时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,不过还是推荐了一个人。 “要说拍纪录片的,我还真认识一个人。” “任长箴,97年北广毕业后就入职央视了,先后在《半边天》和《人物》担任编导,算是一个正统路子出生的电视导演。” “我听圈里人说起过,她对纪录片特别热爱,不是那种拍不了电影才选纪录片的。” 只是说到这里,宁皓不由微微一顿,片刻之后方才犹豫道: “不过她的脾气比较烈,当初《人物》的制片人赵淑静离职之后,听说她对新领导很不爽,所以干脆也辞职了,现在算是个自由人吧。” “所以如果找她做这个项目,她可能不会太听话。” 不想江哲闻言却毫不在意。 “有本事的人脾气大点算什么?正常!” 江哲可不会像某些领导那样,一边要求下面唯唯诺诺,另一边却又要求他们敢于担当。 故此他二话没说,直接就让人去联系那位任导了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