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0960 机械化的端倪】-《甲午崛起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的太平天国战争中,李鸿章最佩服洋人能用“开花大炮”轻而易举地轰碎厚重的城墙,所以淮军很快加以引进,并借此席卷苏南,成为清军中的后起之秀。

    而由于缺乏强大的火炮,民国初年历次军阀混战中,老式城墙依然是很有价值的防御工事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此时军阀部队的攻坚能力,绝大部分尚未达到当初淮军的水平!

    又如中国人最熟悉的驳壳枪,是德国人发明的,但德军很少自身装备,几乎都让军队装备了。

    为什么中国会成为驳壳枪的大市场呢?

    原因还是当时中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,没有强大的炮兵部队,机关枪的数量也有限,如何提高单兵的火力,就成了一个影响到战斗结果的大问题。

    在还没有冲锋枪的年代,驳壳枪是有效提高单兵近战火力的利器。

    虽然造价昂贵,却很适合军队的实际需要。

    中国人日后对驳壳枪的火力运用,连德国人也感到惊奇。

    中国的军阀内战,由于各方火力配备都很单薄,实际上人员杀伤和环境破坏很有限,这跟一战给欧洲带来的空前破坏形成鲜明对比。

    但是,军阀们却创造了另外一项纪录:那就是散兵游勇在混战中劫掠百姓,甚至化身为土匪,所过之处,鸡犬不宁。身为民国总统的黎元洪也不得不承认:“遣之则兵散为匪,招之则匪聚为兵。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