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305 殖民构想-《甲午崛起》
第(3/3)页
左宗棠点点头道:“这事,容我想想,我倒是兴许能帮悦萌一把,我们楚军自从打完捻子,不少弟兄都被裁撤!衣食无着,听闻悦萌的生意做的好,能有个地方吃饭,也能了却我一桩大心事。”
萌少爷大喜,这正是他想让左宗棠帮他的地方,这个时代的军队都是认主人的,要训练一支打过仗的军队,有作战经验的部队,可不是花钱就成的啊!“这是应当的!不能让为国流血,为国不惜牺牲性命的英雄们落魄!我养也要养起他们,可以到我的工厂来做事。”
胡雪岩也喜道:“这是最好。我的经营都是以药铺和钱庄为主,用不了那么些人,左大人当初的老部下,至少还有三四万青壮呢!许多人都流落在苏杭各地做苦力,生活苦不堪言。”
左宗棠听了胡雪岩这话,也是唏嘘不已,那些勇士都是跟着他出生入死之人,仗打完了,生活却没有着落,怎么能不让他心酸?左宗棠点头道:“那,雪岩,你就去帮着联系一下,把人都给悦萌招去,再设法给他们凑齐路费,江南到天津,路途迢迢。”
胡雪岩答应了,萌少爷更是大喜,又送人,还帮着打车票。
淮军是晚清在曾国藩指使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。
淮军出于湘军。1861年(咸丰十一年),太平天国向上海进军,上海清军不能作战,英国侵略军增兵又未到。时曾国藩为两江总督,驻安庆,上海地方官派代表向他求援。曾国藩早有用湘军制度练两淮勇丁的计划,即命他的得力幕僚李鸿章招募淮勇,于1862年3月(同治元年二月)在安庆编成一军,称“淮勇”,又称“淮军”。其后,淮军乘英国轮船,闯过太平天国辖境,前往上海,与英国侵略军合作对抗太平军。
淮军成立时有六千五百人。1862年4、5月间抵上海后,又以外国侵略者的支援和上海海关税收购置洋枪洋炮,扩编部队。至1864年,淮军先与英、法侵略军和常胜军相勾结,在上海附近对抗太平军,继配合湘军在苏、浙等地进攻太平天国。太平天国首都天京(今江苏南京)陷落后,1864年秋冬,淮军经过裁撤,尚存一百零四营,五万余人。
1865年至1868年间,先后在曾国藩、李鸿章率领下,在安徽、湖北、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直隶(约今河北)等地,作为清军主力与捻军作战。捻军被镇压后,淮军担负北自天津、保定,南迄上海、吴淞,南北数千里江海要地的防守。李鸿章以淮军势力为基础,掌握了国家外交、军事和经济大权,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。淮军主要将领张树声、刘铭传、周盛波、潘鼎新、吴长庆、丁汝昌、叶志超、卫汝贵、聂士成等,形成淮系军阀,是统治阶层中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。
淮军营制,出自湘军。每营五百人,用抬枪、小枪一百二十余杆。1863年,各营于营、哨官外别延西洋军官充任“教习”,训练洋操,并改抬枪、小枪等队为洋枪队;其劈山炮队亦改为开花炮队。因使用新式兵器需人较多,故每营人数连长夫在内增至七八百人不等。
淮军是曾国藩的湘军的一个分支,现在已经是晚清的主要军事力量。
唯一能与之媲美的就是左宗棠的楚军!
萌少爷对于手下那支小军队的成长速度不满意!
第(3/3)页